泰国出现猴痘变异新毒株
泰国公共卫生部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上确认,该国出现了首例猴痘Ib变异株病例,这是继世卫组织为猴痘疫情发布全球公共卫生警告后,全球第二例、同时也是亚洲首例该变异株病例。与传统传播途径不同,Ib型变异病毒能通过呼吸道飞沫、皮疹或受污染物品等更多方式传播。目前,一名欧洲男性患者确诊携带此变异株,其40多名接触者正接受监测,暂无症状报告。
8月14日,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猴痘疫情为“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”,这是该组织两年内第二次做出此类最高级别警报。猴痘病毒分为分支I和分支II,当前疫情中被确认的Ib分支首次于2023年9月在刚果(金)发现,成为促使世卫组织发布紧急声明的关键因素。
此次疫情中,青少年儿童成为重灾区,占病例数的70%以上及死亡人数的85%,其致死率是成年人的四倍,情况严峻。截至最近数据,全球猴痘病例超过1.56万例,死亡537例,新毒株的致死率为3%,并在多个非洲国家扩散。
猴痘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皮肤、黏膜或污染物,以及长时间暴露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传播。人们也可能因接触受感染动物而染病。感染后,患者通常会经历发热、皮疹、淋巴结肿大等症状,多数可在几周内康复,但也有严重病例。
预防措施包括加强个人卫生,定期洗手,避免与病状不明者发生亲密接触,尤其是性行为,以及旅行时避免接触可能的动物宿主。若怀疑自己有暴露风险,应进行为期21天的自我监测,一旦出现皮疹、发热等症状,立即求医并报告接触史。与确诊病例保持距离,勿共用个人用品,也是防止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。
世卫组织已启动一项全球战略计划,旨在未来几个月内通过监测、预防和应对措施控制疫情,预算1.35亿美元。该计划重视疫苗接种以保护高风险群体,同时促进研究、医疗物资的公平获取,并增强社区防控能力。
面对猴痘疫情,公众需保持警惕,尤其是当出现皮疹、疱疹、发热等症状时,务必及时就医,特别是儿童的异常症状更不应忽视。日常生活中,保持手部卫生,是防范感染的重要步骤。